第五章 开展大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一节 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和局部反攻
1943年秋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红军反击到德国本土;英美联军占领了意大利南部,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德、意、日法西斯联盟瓦解;中、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战略反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现出胜利的曙光。
日本帝国主义一方面应付太平洋战争,在中国大陆从华北抽调一部分兵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进攻,企图打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线,作垂死挣扎;另一方面收缩战线,集中兵力,死战华北。日军兵力不足,士气低落,伪军与伪组织日益惊恐不安,日伪间的裂痕加深。敌人在力量减弱且厌战情绪严重的情况下,不得不改变过去全面分割控制的战略,变为集中兵力,重点守备。在运东地区,日军集结兵力,固守城镇和据点,并勾结利用土匪杂顽,不断对抗日根据地“扫荡”破坏,赌注般地作垂死挣扎。1944年春天,恩县打入敌人内部做敌工工作的张波涛、宋荣久,在城北被伪军王化三部逮捕活埋,经地下党员抢救,宋荣久被救,地下党员张波涛牺牲。同年4月,六地委地下交通分站站长韩光明,去地委途中,在恩县城南双庙附近被伪军逮捕,被押送日本当劳工。同年5月,齐禹县委宣传部长王琳在安仁镇被伪军逮捕杀害。1944年5月13日,日军与伪杂李连祥部,对齐禹边区和茌(平)高(唐)边境进行所谓“五县联防讨伐”,对齐禹八区抗日模范村李法桥进行强攻。这个村的民兵拼死同敌人展开巷战,10多名民兵牺牲。敌人烧毁房屋30余间,并将牺牲的民兵头颅残忍地割下挂在树上枪击。5月17日,李连祥、冯寿彭及高唐、茌平、长清、齐河等6县伪军与日军59师团一部约2000余人,“扫荡”郭店、莒镇,包围了齐禹县大队。突围中,县大队总支书记侯其昌和民兵10余人牺牲。大“扫荡”之后,敌人还对抗日军民实施突然袭击。
面对黎明前的黑暗,运东地委和冀鲁豫四地委领导抗日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努力减少损失,避实就虚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44年春,夏津1000余日伪军到马道村“扫荡”,冀南六分区主力十九团埋伏在村边陈公堤下,猛然间向敌人发起攻击,伪队长当场毙命,敌人狼狈溃退。
根据地武装敢于以少胜多,痛歼敌人。1944年初,河西县公安局长张秋民带领队伍化装奇袭苏塘子敌据点,在伪乡公所地下党员的配合下,将一个伪军中队全部俘虏,据点被拔除。
同年3月,武城县大队在运河边齐庄打了一场出色的歼灭战。县大队副政委广育指挥县大队基干连,一举歼灭伪军6个中队。战斗仅用了40多分钟,共击毙、淹死伪军270余人,俘敌415人。其中毙敌支队长1人、中队长3人,淹死敌中队长1人,活捉敌支队长1人;缴获小六0炮5门、机枪7挺、长短枪400余支,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武城县大队被冀南军区授予“模范游击队”称号。5月,运东地委代理书记庞钧带运河大队一个连到平原开会,与顽匪张栋臣部遭遇。激战一天,匪部西撤,运河大队在八方塔西沙河截击,毙俘敌人70余人。
同年5月,冀南区和冀鲁豫区合并为冀鲁豫边区;两个区党委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又称平原分局;两个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冀南、冀鲁豫两区的合并,将津浦、平汉两条铁路之间的平原根据地南北联成一片,形成了更加广大的敌后战略区,开创了统一进行对敌斗争、展开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新格局。
随着冀南区和冀鲁豫区的合并,津浦铁路西的运东地区也进行了相应地调整。1944年5月,根据冀鲁豫分局的指示,运东地委、运东办事处并入六地委、六专署,赵一民任地委书记,郭鲁任专署专员,周发田任六分区司令员,辖武城、夏津、恩县、平原、高唐、清河、故城、垂阳、枣南、冀县。经过合并,由原来的六地委代管运东地委,运东与运西各有斗争侧重,逐步向运东与运西根据地同步活动转变,并将根据地逐步伸展,东南接连冀鲁豫四地委领导的齐禹根据地,向东接通冀鲁边区。为便于战略区内的对敌斗争配合与协调,6月,冀南六地委将平原、高唐两个县委合并为高平县委,庞钧兼任县委书记。齐河、禹城两县于1月再次合并为齐禹县,刘玉琳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孙馨远任县长兼县大队长。
为加速扩大根据地,津浦铁路西各县向敌人发起攻势作战。首先在武城、夏津发起1944年夏季攻势,继而扩大到齐河、禹城、平原。5月,武官寨敌据点的伪军100多人到北半壁屯抢粮,武城县大队副政委广育指挥基干连包围了北半壁屯,歼敌90余人,夺回了粮食。同月,夏津县大队50余人将运河边渡口驿伪镇公所自卫队包围,经政治攻势,伪军25人投降,缴枪20余支。从而扩展了运东与运西根据地联系的通道。6月,六分区十九团团部及四、五两个连到夏津前、后于里长屯活动,遭顽匪张栋臣部千余人的包围,驻夏津艾庄的十九团15中队前去增援,打破了敌人的包围,毙、伤匪兵10余人。其后,夏津县大队基干一连和恩县县大队基干一连紧密配合,在三十里铺反击张栋臣匪部,毙匪排长1人,匪兵23人,两县大队无一伤亡。同月,敌人到齐禹根据地抢割小麦,冀鲁豫一分区基干二团闻讯截击于杨桥,经5小时激战,将敌首汪振鸿击毙,俘伪参谋长白鸿奎等20余人。事隔两天,冯寿彭和吴纯阳率400余伪军前来报复,又被二团截击于李法桥,将大部分消灭,缴获机枪10余挺。与此同期,平原县大队建立,马神任大队长。不久,马神率县大队在土屋村伏击伪军,打死伪小队长1人、伪军7人。夏天,伪李连祥部进攻齐禹县三区,冀鲁豫一分区基干二团和齐禹县大队迎头痛击,灭敌60余人。
夏季攻势取得胜利后,又连续对敌人展开了秋季和冬季攻势。
8月,冀鲁豫一分区二团和齐禹县大队攻打潘店据点。二团一营先在据点西北挖通到据点的地道,炸毁西北角炮楼,打开缺口。部队冲入敌据点,毙俘敌人15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潘店解放。同月,夏津县大队80余人将三屯伪据点包围。这个据点驻有3个伪小队和1个伪中队队部,5个碉堡,外有围墙、沟壕、铁丝网,武器装备精良。县大队集中火力封锁敌人,掩护挖坑道到敌碉堡下,并展开政治攻势。敌负隅顽抗,县大队即实施爆破,炸掉西南角碉堡,其余碉堡敌人纷纷缴械投降。此战击毙伪军20人,俘敌100多人,缴获机枪2挺,掷弹筒2个及大量枪支弹药。
1944年秋天,夏津县地下党员王静异在武城三区组建了游击队,配合县大队拔除了朱庄伪据点。夏津县公安科还夜袭了武城镇伪镇长兼伪队长王义涛的巢穴。王义涛未在家,俘其3名卫兵,缴长枪4支及手榴弹等。同年10月,六分区十九团4连、夏津县大队、公安科、五、六区游击队和武城三区游击队,发起西李官屯围歼战。其时,武城县伪大队长吴仰九带3个伪中队和手枪班,还有3个日军,大摇大摆到西李官屯抢粮、棉。八路军、游击队分头把敌人包围在西李官屯,中午发起进攻,冲入村内,敌人仓惶应战,乱作一团。除伪军一个小队逃窜外,其余全部被毙俘,吴仰九被活捉。此战后,夏津县大队迅速发展到近300人。到年底,夏津县的抗日武装达500余人。
同年10月中旬,恩县县大队配合十九团七连在吕井村设伏,向到城西南一带村庄抢劫返回的伪大队长、日本顾问和3个伪中队发动袭击,击毙日军顾问,打死打伤伪军30余人,夺回20余车被抢的棉花。
同年12月下旬,冀南六军分区开始攻打武城县武官寨等敌据点。六分区参谋长刘明鑑任前敌统一指挥部总指挥,十九团政委王大华、武城县大队政委王新任副总指挥,指挥部队围点打援。24日,包围了武官寨敌据点,十九团和县大队主力埋伏在梁庄、董洪屯、西半屯一带,通过伪军内线,先轻取了董洪屯炮楼,由八路军一个重机枪排占领。25日晨,武城伪大队长龚东坡、副大队长刘信德带13个伪中队增援武官寨,行至董洪屯,重机枪排和附近伏兵一齐开火,围歼敌人。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歼灭伪军10个中队,击毙日军10余人,歼俘伪军600余人,活捉了伪大队长、副大队长和2个支队长、16个小队长。武官寨伪军一个中队反正,牛辛庄、东半屯据点的两个伪军中队投诚。经此战役,武城县除河西街敌据点外,运西地带全部解放。
进入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突破性的胜利,日本侵略军末日来临。1944年12月15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讲话,号召各根据地抗日军民“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把一切守备薄弱、在我现有条件下可能攻克的沦陷区,全部化为解放区”。冀鲁豫中央分局和军区决定,1945年春对敌人进一步发起反攻。在运东地区,主要是集中优势兵力,向敌薄弱地区展开进攻,着重打击与消灭伪军,并相机夺取敌之深入根据地的据点和城镇。
1945年年初,恩县县委敌工部长徐英杰在运东办事处主任刘子蔚协助下,到刘王庄炮楼做伪区长徐秀峰的策反工作奏效,徐率伪中队反正。其后,徐部与当地抗日武装合编为恩县独立团,徐秀峰任团长,县委书记李学实兼政委。2月,冀鲁豫军区十九团、恩县独立团和恩县六区游击队,在六分区参谋长刘明鑑指挥下,围攻六区穆王庄伪据点。伪军负隅顽抗,军区十九团等部队使用挖坑道的办法将敌碉堡炸掉,炸死伪军100余人。
同年2月,齐河日军300余人由伪军冯寿彭部700余人配合,到华店西南一带村庄抢粮,齐禹县大队闻讯赶来阻击,经3小时激战,毙敌10余人,敌人溃退。同月,齐河日伪军600余人,袭击齐禹县四区袁营、河沟李等村。一分区二团在民兵配合下,歼敌一个中队,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百余支。
1945年3月,夏津县大队与运河大队13中队合编为夏津独立团,马立朝(马神)任团长,李凤仪任副团长,李开道任政委。全团共1000余人,受六分区领导,主要担负夏津、平原、高唐等3县的对敌斗争任务。同月,武城县大队基干连配合十九团,在曹寺截击沿运河北上的敌汽艇,毙日军12人、伪军10人,俘日伪军15人,截获敌汽艇23艘。随后追击到甲马营抢劫的日军,毙敌1人,俘敌小队长1人。4月,六分区一部在平原县四区二郎庙李村伏击伪军刘宝忠的特务队,缴获枪20余支,自行车20余辆。
同年5月29日拂晓,武城县大队政委王新、副大队长李嘉川,率县大队基干连和三区游击队,攻进了武城河西街。六分区司令员周发田、政治部主任曹中南率十九团两连到河西街增援,将敌据点包围,河西街外围据点3个炮楼的敌人投降。6月1日晚,武城三区民兵焚毁武城大桥,切断了敌人增援的通路。在强大的攻势下,河西街两个伪中队和伪警察所200余人全部投降。至此,武城县运河以西地区全部解放。
其后,武城县大队在政委王新带领下,袭击到沙庄抢粮的恩县伪军。在沙庄民兵配合下,毙敌50余人,俘虏10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
同年6月,六分区司令员周发田率十九团3个连与夏、恩、平、武地方武装部队,先后拔除平原四、五区的小屯、大张、大魏、蒲河等伪据点,并围剿刘宝忠伪杂军,毙、伤伪军30余人,俘虏百余人,缴获长短枪70余支。战后,在平原腰站召开了祝捷大会。
在对敌进行局部反攻的间隙,运东地委按照冀鲁豫区分局和军区的指示,对主力部队、地方游击队和民兵、自卫队展开政治和军事整训。在部队,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军阀主义,教条主义等各种不良作风,拥干爱兵,建立良好的官兵关系;针对军事素质的不足,开展大练兵运动,提高投弹、射击、刺杀三大技术;对民兵和自卫队,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进行时事教育、阶级教育和拥军拥政教育,克服脱离群众和违犯群众纪律的现象,军事上加强爆破和射击技术训练,增强杀敌本领。整训练兵运动,为进一步扩大解放区,夺取大反攻的胜利作好准备。
第二节 加强根据地建设
进入1944年,随着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各县地方武装的局部反攻,抗日根据地日益扩大,运东大部分地区解放。冀鲁豫六地委和一地委在加强对敌人斗争的同时,抓紧了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开展大生产运动,彻底减租减息和回赎土地,实行民兵联防,不断巩固根据地,改善了对敌斗争环境,增强了对敌斗争的实力。
一、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4年2月,冀南区党委召开各地、县委书记联席会议,确定了全区的工作方针是:以生产救灾为中心,发动与组织群众,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坚持对敌斗争,巩固发展自己,逐渐恢复元气。六地委和运东地委按照会议精神,在根据地迅速地组织起大生产运动。冀鲁豫一地委领导的齐禹等县也进行了相似的工作。
在运东根据地的农村,种好粮食和棉花,是大生产运动的中心。种好粮棉首先要有土地。党和政府在新开辟地区实行赎地政策,在老根据地扫清赎地的遗留问题,让贫困农民因灾荒而廉价卖掉的土地按政策规定赎回,使农民有自己耕种的土地。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开垦河洼、荒丘和因灾荒而荒废的土地,实行垦荒地三年内无负担的优惠政策,扩大耕地面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帮助农民调剂种子、农具和畜力。平原县委还召开四、五两区开明绅士会议,动员他们为贫困农民捐献种子。各种措施的实行,使农民都不误农时地种上春庄稼。各地普遍推行换工互助活动,组织发动农民根据各自家庭的实际,寻求相应的家庭,协商以工换工,互相帮助。如以普通工换技术工,以妇女手工换男工,以畜力换农业工等等,扬长避短,发展生产。有的地方还创造了互助合作生产组织,将农具和畜力集中使用,劳力互助合作,克服了势单力薄等方面的困难。各地尤其注意帮助军、烈属生产,党和政府组织农民为他们出工出力、代工代种,种好庄稼。在管理上,政府提倡精耕细作,鼓励并帮助农民合伙打井,改善生产条件,并用土法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八路军部队和地方游击队,战斗间隙积极帮助驻地农民生产。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1944年的粮棉获得好收成,在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和敌人“扫荡”掠夺后,第一次出现了衣食自给自足的景象。到1945年,运东的粮棉自足有余,捐献了相当数量的粮棉支援太行山根据地。
农业的复苏促进了副业的发展。运东地区素有农闲时节妇女纺织、男子运输、家庭开办粉坊、油坊、豆腐坊、淋硝盐、加工棉花的传统。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党和政府发动农民组织起来,进一步办好这些副业、加工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许多劳动模范。为宣传劳模的事迹,鼓励广大农民搞好农业生产,运东各县自下而上推荐选举劳动模范,召开劳动模范大会予以表彰。如武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4年12月召开了劳动模范大会,第一名劳动模范吕松林还在县参议员选举大会上被选为县参议员。
二、彻底减租减息,全面回赎土地
在抗战初期,运东地区曾在根据地组织群众反霸诉苦,实行减租减息、雇工增资和回赎土地的政策。但由于对敌斗争的形势严竣,农村生产自救又是当务之急,减租减息等运动未能深入开展。况且根据地范围狭小,大部分地区在敌人的控制之下,党的减租减息等政策未能大范围地实行。1944年,随着抗日武装对敌展开局部反攻,抗日根据地日益扩大,敌我力量对比向敌弱我强迅速转化,为在新、老根据地继续深入进行减租减息、雇工增资、回赎土地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冀南六地委和冀鲁豫一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彻底实行减租减息的有关指示精神,在所属各县普遍开展减租减息、回赎土地运动,彻底实现“二五减租”、“分半减租”、“五一增资”。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起来同地主恶霸作斗争,说理清债,诉苦反奸,翻身作主人。但运动中有些地方存在斗争面过大,斗争过火,对地主、富农处理过重,并伤害了部分中农的问题。1945年春,通过贯彻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的讲话精神,用党的政策教育干部群众,纠正偏差,对地主富农不过分打击,切实团结中农,逐级使各阶层安定下来,适时转入生产,保证了运动的正常进行。
三、民兵联防,保卫根据地建设
根据地建设是在复杂、紧张的形势下进行的。敌人除了成群结队“扫荡”外,还利用隐藏的汉奸、国民党特务告密,并派遣特务、密探等渗入根据地,制造谣言、暗杀抗日干部和根据地积极分子。为保卫根据地建设,运东党组织在各村普遍建立民兵联防队,站岗放哨,锄奸防特,危急时刻勇敢战斗,不惜牺牲生命来保卫根据地。
1945年3月12日,在夏津后屯一带的匪首靳光兴,带领50多个土匪到陈寨抢劫破坏。陈寨民兵闻警投入自卫战斗,毙伤匪兵数人,土匪狼狈逃窜。
齐河县薛官屯民兵是齐禹县委命名的“民兵模范班”,他们保卫根据地,抗交国民党保安五团团长李连祥摊派的粮款。1945年3月29日,李连祥派出1000多人夜袭薛官屯,模范班民兵奋勇抗击,终因寡不敌众,转入地道和敌人周旋。由于反动地主告密,敌人向地道内灌辣椒浓烟,四区组织委员郭延贵和模范班民兵等10余人牺牲。遭此惨案,薛官屯民兵化仇恨为力量,百倍提高警惕,把村庄建成抗战堡垒。
夏津县柳元庄在九区游击队指导员杨志坚帮助下建立了民兵组织,保卫村庄,打击敌人,成为“模范班”。1945年7月,国民党顽匪张栋臣部九营兵站200余人袭击柳元庄“模范班”,杨志坚指挥游击队和“模范班”同敌人展开激战,民兵王大田与敌肉搏牺牲,小民兵孙洪喜被俘。孙洪喜被俘后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被敌人用铡刀铡下头颅,牺牲时年仅16岁,后来被人们称为“刘胡兰式”的小英雄。
第三节 展开全面反攻,迎接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取得完全胜利。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意法西斯彻底灭亡。6月下旬,美军攻占冲绳,准备进攻日本本土。在中国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连续对日军侵略军展开局部反攻作战,频频获胜,根据地迅速扩大,许多根据地连成一片,日军被迫缩到沿交通线的少数据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在即。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通过了新党章,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陈达作为冀鲁豫六地委辖区代表,出席了党的七大。
党的七大胜利召开,给运东抗日军民以巨大的鼓舞。六地委、一地委所辖各县普遍召开党员和群众大会,传达七大精神。7月,六地委建立了党校,地委书记赵一民兼校长,在全地区先行学习七大文件和毛泽东思想,以引导带动整个根据地的学习。同月,六专署于1944年1月成立的运河中学,由枣强县迁至武城十二里庄村,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游击教学,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
在党的七大精神鼓舞下,1945年6月,冀鲁豫军区成立了冀南作战指挥部,统一指挥原冀南区第二、三、四、五、六、七军分区的部队,对各军分区的领导作了充实调整,赵彩银任六分区(又称夏津军分区)副司令员。六分军部队和运东各县地方武装,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更加猛烈地展开了对敌反攻作战,7月份捷报频传。
7月初,武城县大队基干二连伏击了武城伪县长周杏村。当时,周杏村带领40名伪军由济南返回,行至祝官屯,埋伏在公路附近的基干二连发起攻击,生擒了周杏村。伪县长被擒,武城县伪军一片惶恐。经武城县委的教育争取,大队长宋鹤亭弃暗投明,率城内两个伪军中队反正。24日,武城县城内残敌逃往夏津,武城全境解放。六地委、专署、六军分区机关进驻武城南关。
逃离武城日伪军3000余人,在夏(津)武(城)公路娘娘庙(今东风村)附近,被夏津独立团两个连伏击,狼狈逃向夏津城。
同月,在地下党员朱九武的长期争取和恩县独立团的武装配合下,恩县吕井据点伪中队长朱九文率部起义,被编为六分区特务团,朱九武任团长,蒋怀玉任政委。
同月,平原县大队连续拔掉了五区东黄庄、四区大张敌据点。四区梨园、邱李两个据点的伪军反正。
同月,齐禹县所隶属于的冀鲁豫一地委、一分区,在东阿举行2万人大会,乘七大东风,实行军民总动员,对敌人展开了大反攻。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10日、11日,中共中央连续指示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和区党委,迅即动员一切力量,向日伪军发动广泛的进攻,以正规部队占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以游击队民兵占领小城市。与此同时,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全面反攻的7道命令,命令各解放区抗日武装部队向附近日伪军发出通牒,令敌限时向人民军队缴械,拒绝缴械者予以坚决消灭。8月11日,冀鲁豫分局、行署、军区联合发出反攻总动员令,运东地区迅速在各县实施总动员,动员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夺取最后的胜利。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迅速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参军参战热潮,广大青壮年踊跃参军参战,青年民兵成班成排地集体参军参战;各县县大队、独立营扩建,并组建起反攻营。广大军民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大反攻。
8月15日,冀南指挥部发布大反攻命令,分别成立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指挥部。后方指挥部负责战争动员,配合党政军机关做支前工作队;前方指挥部组织了8个梯队负责反攻作战。一分区一团与冀鲁豫十一团、十九团为第二梯队;六分区地方武装与冀鲁豫二十八团为第七梯队,向夏津、平原、禹城之敌展开大反攻。
第七梯队组建后,司令员赵彩银、政委刘华清在夏津县新盛店召开六分区部队连以上干部军事会议,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提出“打过运河去,解放鲁西北”的口号。19日,十九团东渡运河。20日晚,十九团与六分区部队和夏津、平原、武城独立团、县大队,以疾风扫落叶之势,连克恩县县城至旧城公路两侧所有伪据点,恩县日军30余人、伪军5个中队在城西大部分被歼灭。部队乘胜追击,发起夏北战役,接连拔除夏津城北二屯、岳集、小张庄等据点,在七里屯和李楼之间伏击企图解小张庄之围的日军120余人、伪军300余人。激战3个小时,伪夏津大队长“杨老鹰”被击毙,日伪军几乎全部被毙、俘。至此,夏津城北伪据点全部被拔除。六分区和夏津县委在新盛店召开了庆功大会。
夏北战役结束后,六分区在新盛店将清河、枣南、武城三县县大队和武城反攻营合编为运河支队,又称二十八团,共1000余人。李开道任支队长,王新任政委。
8月25日,运河支队、夏津独立团和五、七、九区中队包围了近千伪军固守的夏津城,六分区参谋长刘明鑑担任攻城总指挥。因十九团赶去参加解放临清的战斗,攻打夏津的部队暂围而不攻。顽匪张栋臣带千余人从高唐前来接应,在城东董沟附近被夏津独立团击溃。十九团于9月1日解放临清后,连夜奔赴夏津。9月3日傍晚,向夏津城守敌发起总攻,毙、伤伪军600余人,数百伪军溜下城墙逃跑,在城壕水中被淹死,300多名伪军投降,缴获机枪100余支,长短枪1000余支。9月4日,六分区等部队攻克夏津城,夏津解放。
第二梯队8月中下旬连续解放东阿、长清、平阴、肥城。9月1日,齐禹县大队、长清(河西)县大队和齐禹部分区队联合攻打齐河县城,冀鲁豫二分区参谋长朱子伟任前线指挥部指挥,齐禹县委书记张治安任政委。攻城部队千余人围困、攻打了两天,击退了晏城前来增援之敌。第三天拂晓,齐禹县大队从西门南破城攻入,长清、峰山县大队从城东北角、北门攻入,城内千余敌人溃散,大部被俘虏。9月3日,齐河县城解放。第二天,齐禹县委、县政府举行入城仪式,召开了军民庆祝大会。半个多月的大反攻作战,取得了巨大胜利。
9月2日,日本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浴血奋战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伟大胜利。